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

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, 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。 分类可
任选以下两种方法中的一种:
1、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, 共分为六类:
a)物理性危险源:
(1)设备、 设施缺陷(强度不够、 刚度不够、 稳定性差、 密封不良、 应力集中、 外
形缺陷、 外露运动件、 制动器缺陷、 设备设施其他缺陷); 如: 脚手架、 支撑架强度、 刚度
不够、 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、 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。
(2)防护缺陷(无防护、 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、 防护不当、 支撑不当、 防护距离不
够、 其他防护缺陷); 如: 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、 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。
(3)电危害(带电部位裸露、 漏电、 雷电、 静电、 电火花、 其他电危害); 如: 电线
接头未包扎、 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。
(4)噪声危害(机械性噪声、 电磁性噪声、 液体动力性噪声、 其他噪声); 如: 手风
钻、 空压机、 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。
(5)振动危害(机械性振动、 电磁性振动、 液体动力性振动、 其他振动); 如: 手风
钻工作时的振动。
(6)电磁辐射(电离辐射: X 射线、 γ 射线、 α 粒子、 β 粒子、 质子、 中子、 高能电
子束等; 非电离辐射: 紫外线、 激光、 射频辐射、 超高压电场); 如: 核子密度仪、 激光导
向仪发出的辐射。
(7)运动物危害(固体抛射物、 液体飞溅物、 反弹物、 岩土滑动、 堆料垛滑动、 气
流卷动、 冲击地压、 其他运动危害);
(8)明火;
(9)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(高温气体、 高温固体、 高温液体、 其他高温物质); 如:
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。
(10)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(低温气体、 低温固体、 低温液体、 其他低温物质);
氮、 氧气泄漏。
(11)粉尘与气溶胶(不包括爆炸性、 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); 如: 洞内二氧化硅粉
尘。
(12)作业环境不良(作业环境不良、 基础下沉、 安全过道缺陷、 采
光照明不良、 有害光照、 通风不良、 缺氧、 空气质量不良、 给排水不良、 涌水、 强
迫体位、 气温过高、 气温过低、 气压过高、 气压过低、 高温高湿、 自然灾害、 其他作业环境
不良);
(13)信号缺陷(无信号设施、 信号选用不当、 信号位置不当、 信号不清、 其他信号
缺陷);
(14)标志缺陷(无标志、 标志不清楚、 标志不规范、 标志选用不当、 标志位置缺陷、
其他标志缺陷);
(15)其他物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;
b)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:
(1)易燃易爆性物质(易燃易爆性气体、 易燃易爆性液体、 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
胶、 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); 如: 火工品、 瓦斯。
(2)自燃性物质; 如: 煤。
(3)有毒物质(有毒气体、 有毒液体、 有毒固体、 有毒粉尘与气溶胶、 其他有毒物
质); 如沥青熔化过程中产生毒气。
(4)腐蚀性物质(腐蚀性气体、 腐蚀性液体、 腐蚀性固体、 其他腐蚀性物质); 如:
充电液中的硫酸。
(5)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;
 c) 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:
.致病微生物(细菌、 病毒、 其他致病微生物);
.传染病媒介物;
.致害动物;
.致害植物;
.其他生物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;
d) 心理、 生理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:
.负荷超限(体力负荷超限、 听力负荷超限、 视力负荷超限、 其他负荷超限);
.健康状况异常;
.从事禁忌作业;
.心理异常(情绪异常、 冒险心理、 过度紧张、 其他心理异常);
.辨识功能缺陷(感知延迟、 辨识错误、 其他辨识功能缺陷);
.其他心理、 生理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。
e)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:
.指挥错误(指挥失误、 违章指挥、 其他指挥失误);
.操作失误(误操作、 违章作业、 其他操作失误);
.监护失误;
.其他错误;
f)其他行为性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。
2 、 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, 共分为 20 类:
(1)
物体打击, 是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人身伤亡事故。 如落物、 滚石、 锤击、 碎裂、
砸伤和造成的伤害, 不包括机械设备、 车辆、 起重机械、 坍塌、 爆炸引发的物体打击;
(2)
车辆伤害, 是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。 如机动车在行驶中的挤、 压、
撞车或倾覆等事故, 在行驶中上下车、 搭乘电瓶车、 矿车或放飞车引起的事故, 以及车辆挂
钩、 跑车事故;
(3)
机械伤害, 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、 碾、 碰、 割、 戳、 切等伤害。 如工具或
刀具飞出伤人, 切削伤人, 手或身体被卷入, 手或其他部位被刀具碰伤, 被转动的机具缠压
住等。 不包括车辆、 起重机械引起的伤害;
(4) 起重伤害, 是指从事各种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。 不包括触电、
检修时制动失灵引起的伤害, 上下驾驶室时引起的坠落;
(5) 触电, 指电流流经人身, 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, 包括雷击伤亡事故;
(6) 淹溺, 包括高处坠落淹溺, 不包括矿山、 井下、 隧道、 洞室透水淹溺;
 (7)
灼烫, 是指火焰烧伤、 高温物体烫伤、 化学灼伤(酸、 碱、 盐、 有机物引起的体内
外灼伤)、 物理灼伤(光、 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), 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;
(8) 火灾; 指造成人员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, 不包括非企业原因造成的火灾;
(9) 高处坠落: 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, 包括脚手架、 平台、
陡壁施工等高于地面和坠落, 也包括由地面坠入坑、 洞、 沟、 升降口、 漏斗等情况, 不包括
触电坠落事故;
(10) 坍塌: 是建筑物、 构筑物、 堆置物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。 适用于
因设计或施工不合理而造成的倒塌, 以及土方、 岩石发生的塌陷事故。 如建筑物倒塌、 脚手
架倒塌, 挖掘沟、 坑、 洞时土石塌方等情况,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爆炸、 爆破引起的坍
塌;
(11) 冒顶片帮: 指隧道、 洞室矿井工作面、 巷道侧壁由于支护不当、 压力过大造
成的坍塌, 称为片帮; 拱部、 顶板垮落为冒顶。 二者常同时发生, 简称冒顶片帮。
(12) 透水: 指矿山、 地下隧道、 洞室开采或其他坑道作业时, 意外水源带来的伤
亡事故;
(13) 放炮; 是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;
(14) 瓦斯爆炸: 指可燃性气体瓦斯、 煤尘与空气混合形成了达到燃烧极限的混合
物, 接触火源时, 引起的化学性爆炸事故;
(15) 火药爆炸: 是指火药、 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、 加工、 运输、 贮存中发生的爆
炸事故;
(16) 锅炉爆炸: 指锅炉发生的物理性爆炸事故;
(17) 容器爆炸: 容器(压力容器、 汽瓶的简称) 是指比较容易发生事故, 且事故
危害性较大的承受压力载荷的密闭装置。容器爆炸是指压力容器破裂引起的气体爆炸即物理
性爆炸。 包括容器内盛装的可燃性液化气在容器破裂后, 立即蒸发, 与周围的空气形成爆炸
性气体混合物, 遇到火源时形成的化学爆炸, 也称容器的二次爆炸;
(18) 其他爆炸: 不属于上述爆炸的事故;
(19) 中毒和窒息: 指人体接触有毒物质, 如在误吃有毒食物或呼吸有毒气体引起
的人体急性中毒事故, 或在废弃的坑道、 横通道、 暗井、 涵洞、 地下管道等不通风的地方工
作, 因为氧气缺乏有时会发生突然晕到, 甚至死亡的事故称为窒息。 不适用于病理变化导致
的中毒和窒息事故, 也不适用于慢性中毒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;

(20) 其他伤害: 凡不属于上述伤害的事故均称为其他伤害。 如扭伤、 跌伤、 冻伤、

野兽咬伤、 钉子扎伤等

赣ICP备19008534
蝉知7.7